那么,经营分析会,怎么才能做到高效呢?
先打个标注,你怎么理解高效二字?
是开会过程的高效,也就是耗时少?还是聚焦话题的高效讨论?还是会议结果的高效产出?
首先,上次的经分会待办,在本次会议开始的时候,要先过一下,而且是需要跟踪时间表的那种模式。很多企业的经分会经常开过之后,待办工作没有人跟进了,所以每次会议结束的时候需要对待办任务确定一个owner,也就是负责人。
然后就开始了本次会议的正常议题,而正常来说,议题需要提前发给与会者的,便于预读,保密的内容除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所以经分会的高效与否,需要按需定制,包括每个企业对经分会的成熟度问题。而今天我想分享这么一个逻辑,看懂了,其实经分会的展开相对来说很简单。
企业召开经分会,掌握好这么几个逻辑就好:
1、公司干什么的,靠什么赚钱,以及预算目标;
其实就是主业和对应的预算目标拆解过程,你所有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且尽可能地控制实现过程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
2、包括财务关键数据在内的数据分析架构,要展示和陈述;
尤其是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如果和预算目标存在差异,是否能够保障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包括偏差度的原因、动态趋势、偏差是否可控,相应的敏感性分析,均可以拿来分析下!
数据分析架构,要有逻辑,有说明,阅读起来不需要过多解释,也就是有效率的沟通展开。
3、上述1和2的偏差率,以及影响目标值;
动态的偏差是敞口扩大还是缩小的态势,对目标值的影响度,以及是否需要公司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保障?
4、复盘运营策略的得失点;
是预算目标制定的环境要素考虑有问题,还是实际运营的时候出现了缺失?是否存在应做而没做的事情,而导致这个现状,以及影响度的量化结果。
5、偏差预警;
哪些偏差是重要的,是否需要预警,是否即使追加调整策略包括投放策略下,时间来得及?
6、如果必须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解决方案是什么?
解决方案要有具象化的措施,要落地,要有资源的保证,要有新的约束完成时点,等等。
7、新的待办跟踪;
力争有讨论、有结论、有跟踪,而不会浪费开会的时间。
最后的总结,上面这几步,很好理解,难吗?
但为什么很多企业的经分会经常无果,原因呢?
还是那两个四个字:
知易行难,事在人为!
我们下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