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申报完成的2025年首批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项目一轮评审已结束,为规范项目遴选标准,国家层面明确了13项一票否决项。
结合24年立项的“两新”项目来看,此轮申报国家层面大幅提高了申报门槛,尤其对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严卡,包括迁建及异地搬厂项目,根据相关申报文件和资金管理办法,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项目采取“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方式进行筛选把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分领域开展项目审核,综合审核情况对项目进行排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地方审核通过的项目进行复核。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项目已进入第二轮审核(项目需满足全部13项审核要求,任一不达标即“一票否决”)。
企业自查核心要点:13项一票否决项
自查重点:企业是否单纯迁移(无产能/技术升级)
自查重点:仅有预评价或专家意见等,未出具不涉及说明或出具的是正在办理的说明
企业未发生任何预付款或土建费用
财务支出凭证和工程进度表,确认已完成投资额是否≤总投资的80%
总投资=自筹资金+贷款,超过项目备案金额。
淘汰设备产权是否归属项目法人(需提供产权证明)。
淘汰设备购置时间是否≥3年(提供原始采购合同/发票)。
淘汰设备价值是否≥新设备10%(需第三方评估报告)
淘汰设备是否未转移至其他厂区继续使用(承诺函+现场核查)
二手设备是否符合最新环保/能耗标准(提供检测报告)
新设备是否已获其他中央财政资金(如技改补贴、绿色低碳基金)
新购设备是否为二手(需核查设备铭牌及出厂日期)
企业是否被列入“信用中国”严重失信名单
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增13项“一票否决”条款,覆盖项目性质、资金合规性、设备更新标准、企业信用等多维度,结合2024年立项案例及2025年政策调整,企业需系统性规避风险,以下为关键要点与实操建议:
一、核心“一票否决”风险点与规避策略
1. 严控项目性质:迁建≠升级,新建项目全面受限
风险点:单纯迁建或异地扩建项目(无产能提升或技术升级)被明确禁止。2024年个别获批的“异地扩建”案例(如四川自贡某企业)需结合技术升级或绿色转型,否则2025年将直接出局。
规避建议
技术升级证明:迁建项目中需明确设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内容,例如新增国产化率≥80%的智能制造设备或节能降碳装置。
产能提升关联性: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量化迁建后生产效率提升比例(如能耗下降15%、产能提高20%等)。
2. 要件合规性:手续不全即“硬伤”
风险点:仅提供环评预审、用地预审等阶段性文件,或未完成节能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关键手续,均视为要件不齐。
规避建议
“七件套”清单管理:立项、环评、用地、规划、节能、安全评价、施工许可缺一不可。若部分手续尚未完成,需由地方政府出具书面承诺函,明确办理时间表与责任人。
3. 资金与进度管理:闭合性、时效性双重要求
风险点:投资进度超80%:以财务凭证与工程进度表为准,若实际投资额超过总投资的80%,直接淘汰。
资金拼盘不闭合:自筹资金+贷款+国债资金≠总投资,或超过备案金额,均视为不闭合。
规避建议
动态进度管控:项目启动前设定分阶段投资计划,确保2025年实物工作量形成且累计投资≤50%。
资金闭环证明:提供银行授信函、地方财政承诺函等,确保各渠道资金到位率≥90%。
4. 设备更新合规性:淘汰与购置双维度严审
风险点:淘汰设备产权不明:需提供设备产权证明,且不得转移至其他厂区继续使用。
新购设备重复补贴:若设备已获其他中央资金支持(如技改补贴),将直接否决。
规避建议
设备台账规范化:建立淘汰设备清单(含购置时间≥3年的合同/发票)、新购设备国产化证明,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淘汰设备价值占比(≥新设备10%)。
二手设备审慎使用:若购置二手设备,需提供环保、能耗检测报告,确保符合2025年最新标准。
5. 企业信用与合规性:一票否决“零容忍”
风险点:企业若被列入“信用中国”严重失信名单,或近三年存在重大安全处罚记录,直接淘汰。
规避建议
信用预检:提前通过“信用中国”查询企业及关联方信用记录,修复历史行政处罚或纠纷。
二、申报策略与成功案例借鉴
1. 前期谋划:精准对标政策,强化政企联动
政策匹配:重点聚焦工业、农业、能源等9大领域设备更新方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版)》筛选淘汰设备。
政企协同:与属地发改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例如北京市丰台区通过“政策宣讲+材料清单化”助力346部老旧电梯更新项目获批。
2. 材料编制:真实性、完整性、逻辑性并重
资金申请报告:需包含设备更新前后对比清单、第三方评估报告、资金到位证明等,并严格按《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申请报告编写格式》编排。
典型案例参考:
宁波科丰燃机改造:通过淘汰老旧燃气轮机并升级国产设备,实现热效率提升2.48%,成功获2140万元支持。
汕头纺织企业:以“淘汰低效设备+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获批3000万元资金。
动态跟踪政策,规避“隐性雷区”
2025年“两新”项目审核进一步向“精准性、效益性”倾斜,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如设施农业、电子信息等新增领域),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申报失败,建议结合第三方咨询机构专业力量,系统性规避13项否决风险,提升项目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