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关于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的方向与重点,汇总认为主要包括探索新的增长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做好全面风险防控,但从专业角度分析,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的方向与重点应该是什么?
我们认为,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方向与重点应从主要矛盾切入,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导向、区域发展需求及国企改革深化要求,同时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革命和绿色转型等挑战。以下从专业角度提出关键方向与重点分析:
一、核心方向
一是创新驱动方面: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场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创新投入机制:研发经费投入占比逐年提升,探索设立科创基金或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前沿技术商业化。
二是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治理现代化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探索员工持股计划,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体系。治理能力提升:强化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完善ESG(环境、社会、治理)治理框架。
三是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碳中和路径落实: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如清洁能源、储能技术应用)。绿色产业布局: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ESG评级提升: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纳入投资决策,打造绿色供应链。
四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聚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空天经济等新赛道,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传统产业焕新: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升级提升附加值,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区域协同与产业链安全:融入区域经济带(如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产业链补链强链。
五是人才机制与组织活力激发:高端人才引育: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吸引国际化人才,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实训基地。青年人才培养:实施“青苗计划”,完善技术、管理双通道晋升体系。容错与激励机制:探索科研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赋予创新团队更大自主权。
六是全面风险防控与合规经营:债务风险化解:严控非主业投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建立债务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合规体系建设:强化内控、审计与法律风控“三道防线”,应对国际合规挑战(如数据安全、反垄断)。应急与韧性管理:针对供应链中断、地缘政治风险制定预案,增强抗冲击能力。
二、差异化实施重点
一是区域特色适配:从全国视角分析,东部地区国企侧重科技创新、国际化布局;中西部地区强化基础设施、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东北地区聚焦装备制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二是分类施策:公益类国企优化公共服务效率(如智慧城市、民生保障);商业竞争类国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建议
政策协同:争取地方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推动“科-产-金”良性循环。
资本运作:用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优化资源配置。
开放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国际技术合作与产能输出。
考核牵引:将研发投入、绿色转型、人才密度等纳入国企负责人考核指标。
“十五五”期间,地方国企需以“创新+改革+绿色”为主线,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从资源依赖转向能力驱动,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平衡好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