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发布会要点汇总:
国家发展改革委:
我国将出台实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举措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
我们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国家发改委回应美加征关税:凭空做牌、霸凌霸道、出尔反尔;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养老产业等支持;
将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近期已下达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后续还有近1400亿资金陆续下达;
我国有非常现实的、巨大的扩大内需潜力和空间;
力争6月底前下达全年“两重”项目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国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
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中国人的饭碗稳稳地端在自己手中;
是否进口美国饲料粮、油料不会影响我国粮食供应;
企业减少甚至停止自美能源进口,对我国能源供应没有影响;
将切实保障国内粮食、能源稳定供给,市场平稳运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
加快推出增量政策 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
职业技能生产链的链主企业可以直接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商务部: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合计拉动消费超7200亿元;
部署各地聚焦四大领域举办“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推动减免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
4月份以来的出口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设立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专项信贷等支持工具,让外贸企业更有底气接单;
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回应美债波动:单一市场、单一资产变动对我国外储影响总体有限;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约2200亿元;
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赵辰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按照主持人安排,我先向大家做一个总体情况介绍。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为下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信心决心。
会议特别强调,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此前,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进行了研究。这里,我重点为大家介绍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若干举措与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外部影响程度动态调整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从去年党中央部署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紧盯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动态更新完善政策工具箱。此次出台的若干举措,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特征,果断决策部署、因时因势而为的又一重大部署。
若干举措具体包括五方面内容。我在这里先把具体举措点一点,每一句话都是具体举措的概括,相关部门同志在答问环节会有进一步介绍,后续会逐项推出政策。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几项具体举措;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扩大服务产品“出海”,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等几项具体举措;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包括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等几项具体举措;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主要包括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几项具体举措;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几项具体举措。以上这些政策都注重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各有关方面抓好若干举措落实,同时还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充分备足预案,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我们相信,若干举措的出台实施将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能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愿意和几位同事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问
澎湃新闻记者:
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内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请问目前有哪些进展?未来还将出台哪些政策,更好发挥内需的主动力作用?谢谢。
答
赵辰昕: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年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内需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
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在各项宏观政策进一步持续发力显效,内需潜力在加快释放。我举一些例子,比如,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又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推动全部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再如,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近期公布,清单事项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目前的106项,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来越活,经济循环也越来越畅通。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我国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而且都是非常现实的需求。我也举一些例子,比如:消费领域,我国汽车保有量3.53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按照正常周期更新换代,每年能创造数万亿元的需求;除了耐用消费品,文娱、旅游、体育等新增服务消费需求巨大,年初上映的《哪吒2》还有火爆的假期旅游市场,都让我们看到了服务消费的巨大潜力。投资领域,我国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40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每年的设备更新换代投资需求将超过5万亿元。据机构测算,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未来投资空间还会不断扩大和拓展。我国正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点能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以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初步统计未来5年需更新改造燃气、排水等各类管道约60万公里、能够创造约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可以说我们扩大内需有非常现实和巨大的潜力空间。
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具体思路和方法也非常明确,就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做强国内大循环。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这三方面工作。提振消费方面,近期我们已经下达了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前两批一共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我们会根据各地支付进度陆续下达。还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同时,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扩大投资方面,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畅通循环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力支持实体经济,请问从信贷结构的数据来看,在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有什么样的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答
邹澜: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督促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从总量看,人民银行精准投放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
关于贷款增速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去年底以来,国家实施大规模专项债券置换行动,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再融资债券归还存量隐性债务,以贷款为主,这样对统计数据分析带来一些影响,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按可比口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应该是超过8%。
从结构看,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加有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0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大约为6200万户,今年一季度增加了93万户,这和去年同期一季度相比多增了55万户,超过1倍。人民币住户居民消费贷款余额接近60万亿元,一季度增加了大约2500亿元,同比多增超过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大约为38万亿元,一季度增加了大约2200亿元,跟去年一季度相比,同比多增超过2000亿元。
从期限看,中长期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速,为稳投资提供资金保障。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5%。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9.3%;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1.2%;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7.5%,这些增速都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
从利率看,人民银行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主体和居民利息负担持续减轻。今年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同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大约为3.6%,同比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一是精准加力稳就业。更大力度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对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三是精准加力促消费。着重从服务消费供给侧发力,聚焦文旅体育、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其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服务消费供给大幅提升和改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四是精准加力扩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此外,我们还在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