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于固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必要的创新与发展,成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策略囊括了创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内容、确保审计中立、优化审计技术、壮大审计力量、注重审计结果运用等,努力做好上述几点,对于提升这一工作水平,发挥这一工作的重要价值意义重大。展望未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增强理论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广泛借鉴经济责任审计成功做法,从而推动这一工作与时俱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技术、审计手段比较落后,这不仅影响到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到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来看,主要是资料查阅、现场访谈等,这种方法属于典型的“手工作业”,一方面是获得的资料真实度不高,从而拖累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审计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审计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才能够得出审计结论。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方面,一些新的审计手段利用程度不高,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由此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够理想。一方面是目前国有企业审计内容不断拓展,审计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比较滞后,二者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审计工作顺利推进。审计力量不足导致的主要后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因为人员不足无法及时开展;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大受影响。审计力量不足主要与国有企业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不足、投入不足有关,既没有大力引进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审计人才,又没有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另外国家审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有关高校等在审计人才的培养、输送方面也存在不足,这导致了社会层面经济责任审计专业人员的整体匮乏。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领域审计结果应用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结果应用不足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大打折扣,此项工作最终沦为了一项流于形式的独立性工作。审计结果应用不足主要表现就是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工作基本上止步于审计报告提交,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往往没有后续处理方案,这样的审计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尤其是离任审计方面,既是发现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存在一些违规问题,往往也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离任者的仕途升迁并影响不大。事实上,一旦审计中发现问题,却没有及时进行追责、惩戒等,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就会大打折扣,被审计对象对于这一工作会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的督导、约束作用自然难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理念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创新,审计理念一定要正确,这样审计工作的开展才不会出现偏差。具体来说,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要求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摒弃落后的审计理念,树立以下几个审计理念:首先,树立全过程审计理念,即离任审计与任期内审计并重,在被审计对象任期内,需要定期开展审计。任期内的审计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国企领导干部经营管理、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继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减少上述问题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审计重点需要适度向过程型指标倾斜,重点是审计国企领导干部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而不是仅仅审计经营成果指标;其次,树立风险理念,经济责任审计中客观上存在种类多样、程度不一的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能够及时识别审计风险所在,继而更加谨慎地做好相应的工作,降低审计风险发生概率;最后,树立问题导向、着眼未来的审计理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充分认识到审计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这一工作终极目标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需要不断拓展,在照顾到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对于环境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战略审计等内容也要足够重视,这样可以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多多关注这些方面,有助于这些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国有企业在经营中,不仅仅是追求自身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需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好环境,企业的发展不应该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需要开展社会责任的审计,同样的道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战略分析与制定、战略选择与评价、战略实施与跟踪等方面,在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方面,也需要采取比较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推动企业经营水平的持续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做到中立、公正、客观,能够不受外部干扰,实事求是地基于审计资料得出审计结果,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中立性可以大大增强这一工作的权威性,要做到审计的中立,需要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要超然,其管理权限最好直接隶属国资委,这样在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才会减少各方面的钳制。另外,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认清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在工作中要坚决抵制各方面的诱惑,承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够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审计结果负责。为了确保审计中立,可以尽量多采用外部审计来替代内部审计,也可以让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交叉审计,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内部审计遭受过多的干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法需要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审计方法之外,也需要尝试将大数据审计分析、远程审计、价值工程法等引入其中,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以及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举例来说,通过大数据的自动分析,来发现财务收支方面的疑点,然后进行重点审计,这样就能够节省人力,减少审计时间。除了上文所谈到审计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外,审计方法的创新还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让审计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从而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针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来壮大审计力量,打造专业能力过硬、胜任力更强的审计队伍。一是国有企业内部需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组建审计机构,设置审计岗位,并根据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从外部引进专业审计人员,同时加强审计人才的内部培养,确保有足够的审计人员去完成越来越多的审计任务;二是提升审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流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鉴于此,国有企业需要给这一群体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增强其工作成就感,让这一群体愿意从事这一工作。三是高校、政府审计机关、社会审计中介等主体也需要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采取行动,增加审计人才的供给。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注重审计结果的充分应用,对于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得到的审计结果,需要进行深入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需要处理的问题,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目的顺利实现。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需要进行责任追究,无论是被审计对象依然在任还是已经离任,都要坚持进行责任追究,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能够给予国企领导干部足够的震慑,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权威性,让领导干部对于这一工作的开展更加重视。
结语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国有企业领导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则需要跟进督导措施,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进行后续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