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指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完成好“两重”“两新”建设各项任务。
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
通过相关数据发现,从2024年5月份首发至11月份中旬,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计发行22次,其中20年期7次,共计3000亿元;30年期12次,共计6000亿元;50年期3次,共计1000亿元。
表1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
数据统计来源: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支持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指出:截至12月12日,“两新”带动汽车更新520多万辆、销售额6900多亿元,家电换新4900多万台、销售额2100多亿元,老旧设备更新200多万台套。“两重”优先选取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已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建设等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
截至2024年底,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下达,分3批支持1465个项目建设。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提前下达,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159亿元支持121个项目建设。农业领域主要针对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详见表2)。
表2 2024年各省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落实情况
数据统计来源:网络
(一)农田基础设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自然损毁工程修复等内容。
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土壤侵蚀防治、肥沃耕作层培育等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项目。重点支持大中型灌区新建和大型灌区的现代化改造提升。大中型水库、大中型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效节水旱作农业发展建设。
(二)粮食安全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支持新建仓储设施(承担中央与地方政府储备任务的粮食仓储设施,承担地方政府成品粮中转仓储设施建设,政府储备仓容建设及位于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关键节点的物流中转仓容缺口的仓储设施)和升级改造仓储设施。
重要物流流通基础设施。支持城郊大仓基地、重要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大宗商品储运设施,以及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等绿色化升级改造。
(三)种业振兴
玉米大豆核心种源攻关。发挥种业企业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更加紧密的科企合作关系,通过改善育种创新条件,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高效育种,提升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育种科研创新、种子生产加工、良种推广服务等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航母型和特色优势种业企业。支持农作物育种测试设施设备、表型与基因型鉴定设施设备及田间工程建设,低温种子库、检测实验室、农机具库等土建工程,支持建设用于育种创新的核心育种站、品种测试点等田间工程。
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依托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科研单位等,建设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支持建设采精室、胚胎室、药浴池、库房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污水处理设备、实验仪器设备、物联网系统和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等。
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在已建或新建高标准农田、具备基本灌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规模,集中连片建设产量精准调控系统,包括配备供水泵站设施、水肥精准调控平台、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实现精准水肥施用和精准调控技术模式有机结合。
(四)设备更新
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在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含粮棉油糖等作物联合收割所用机械)、水稻插秧机、农用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机动喷雾(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草)粉碎机、铡草机、水稻抛秧机、采棉机、田间作业检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粮食干燥机(烘干机)、色选机、磨粉机等农机种类基础上,各地区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结合实际自行确定不超过12个机具种类新增纳入报废补贴范围。
设施农业。重点老旧低效设施结构和生产设备改造。
粮油加工。重点支持成品粮油加工、主食产品加工、以粮食为原料的粮食深加工转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设备更新升级。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支持烘干、清理、进出仓、控温气调、收发、输送、装卸、中转、检验检测、储藏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节点,超长期特别国债精准锚定农业现代化核心领域,构建“强基—提质—转型”三位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支持智能农机装备更新迭代、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方向。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形成“智能装备驱动生产效率革新——种业突破夯实产业根基——生态耕作延展可持续发展空间”的中国式现代化农业新范式,为粮食安全战略与乡村振兴提供长效动能,助力“十五五”农业绿色转型开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