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最新安排,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同日开启发行。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叠加新增专项债发行“赶进度”,三季度政府债或为全年供给高峰,预计财政发力将继续靠前,加快发行进度、加大支出强度。
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开闸,首期聚焦20年、30年期品种。同时,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也在多地密集落地。超长债和专项债的供给持续扩容,成为我国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为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注入强劲动能。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我国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具体投向方面,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其中,今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相比去年,今年特别国债发行安排的披露时间更为靠前,融资速度也较快,意在为扩内需促消费“添柴加薪”,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经济向好预期十分必要。今年一季度,在“两新”“两重”政策支持下,相关消费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出我国扩大内需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5年中国计划发行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优化债务结构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财政工具。此次发行规模较2024年的1万亿元增加了3000亿元,连续第二年推出,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加码稳增长的意图。作为政府新增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笔资金将与5.66万亿元财政赤字、5000亿元银行支持特别国债及4.4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协同发力,形成“积极有为”的财政扩张组合。
政策支撑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状况不断好转,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自行车、手机、平板等新扩围的产品销售增速非常高。
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步发行的,还有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该国债用于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发行特别国债补偿商业银行资本金,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又提高了商业银行落实降准降息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今年财政政策发力将继续靠前,加快发行进度、加大支出强度。华创证券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叠加新增专项债发行“赶进度”,三季度政府债或为全年供给高峰。具体而言,8月至9月政府债的供给压力或偏大。财政靠前发力的基调下,四季度政府债可能进入发行淡季,但需要关注是否有增量财政政策落地。